學術成就非所有 Esther Chu:找出讓孩子生命發亮的火花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18/06/05 11:59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43

分享:

分享:

家長應找出子女的才能。(i-Stock圖片)

朋友最近很苦惱,因為他的小學兒子音樂科不合格,問題並非孩子不喜歡音樂,他對唱歌跳舞十分熱衷,對於樂理,卻難消化,黑色豆豉是他的惡夢!

學校從美國來的音樂老師對朋友說:

如果孩子在美國,他一定合格。不過,香港所有孩子三歲已經學音樂,到小學已經全懂得讀譜,學校按大部份人的正常程度定制課程,你要在外找辦法,幫他補補樂理,才能追上其他同學。

原來不在校外上音樂班,就沒有正常的音樂程度了!

另一位準備辭職的教師朋友也曾向我訴苦,她負責SEN教學支援,由於校內課程比其他同等學校快半年,意思是一年級上學期的學生已經學習下學期程度的課程了,原因是所有學生基本都在外補習,小小年紀已經懂得珠心算、劍橋英語、以及一大堆樂器,因此亦加速了課程的所有進度。

學校十分高興及鼓勵學生在學術上的超越成就,不過,卻苦了一班沒有補習、沒有上興趣班、沒有達到普遍學校所謂正常程度要求的學生,這完全不是她當初作為教師的初衷。

認識很多有抱負的老師朋友,也被這些問題糾纏,他們曾經嘗試轉校,往往發現原來這是遊戲規則,不玩這個遊戲的學校實在太少。

已經有太多研究告訴我們,學習不應催谷,通過玩耍、探索及社交活動是最適合兒童的學習方式。然而,無論學校或家長仍是「意見接受、思想照舊」,道理很簡單,就是怕落後。

我家孩子的學術表現並不出色,以今時今日香港家長對成績的定義,應該屬於非常「落後」的學生,但他們非常喜歡藝術。

上年,兒子開始學話劇,之後,便立即愛上了。現在,舉凡關於劇社的一切事情,他都會提醒我。例如:交錢報名、買票看話劇、帶他上堂等,阿媽同仔的角色彷彿對調,他總會無時無刻催促我。

最近的劇社公開演出,他飾演一個小角色。每晚,都會自動自覺把台詞放在床邊閱讀。演出當天,學校的老師朋友們也來支持,卻從沒想過會帶給他們很大驚喜。

其實兒子自小說話比較慢,並且需要言語治療好一段時間,我們已經習慣了他說話的速度。怎料,在這次話劇表演中,兒子竟然十分輕鬆及流利地說出台詞,速度也比他正常的快很多,他的老師也嘖嘖稱奇,我完全體會遊戲中學習的強勁威力。

那天晚上回家,兒子老師發給我這個面書上的短訊:

我總是告訴父母們這一件事,就是找出孩子生命能發亮的火花。因為人各有獨特之處,並非人人都需要是學術天才!

今天,很榮幸地見證了一位媽媽的成功,她讓孩子找到自己的火花,並把這火花變成了一顆耀眼的星星。

不錯,我成功了!

我成功地相信著並非每個孩子都要追求學術成就。

我成功地讓兒子知道成績不好並非世界末日。

我成功地找到兒子可以為自己驕傲的事情。

我成功地愛兒子無論他成功與否。

還有,我成功地堅信成功並非生存目的、成功亦不代表快樂、為了成功拔苗助長、摧谷孩子出類拔萃,最終只會挫敗孩子的成功感、抹熄他們的小火花,失去真正能夠成功地發亮的機會。

文章獲我家孩子不上幼稚園授權轉載。

【更多教養心得】

【延伸閱讀】從《打死不離歌聲夢》反思港孩「被安排」文化

【延伸閱讀】Esther Chu:港孩興趣不應被證書摧毀

撰文 : Esther Chu